2012年,确定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作为工业首位产业;2013年,获批省级产业基地;2015年,获批国家级示范基地;2018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元源新材”)点火投产……短短几年,上犹玻纤产业扶摇直上,走出了“散小乱差”的发展困局,链条公司数由零散的6家快速地发展到130多家,集群产品品种类型突破100种,实现五级产业链全覆盖,产业集中度提升至50%,获评“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被省政府列为全省60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
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生?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抓龙头、强链条、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产业集群不断做大规模、提升质量。上犹县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走进元源新材的生产车间,机械轰鸣,纤维被非常快速地旋转的拉丝机卷绕成原丝饼。企业负责人张全雷介绍,池窑拉丝生产采用的玻璃配方无硼无氟。同时,对废水废气进行了严格处理,达到绿色工厂要求。
元源新材是上犹玻纤新型复材产业集群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项目规划为两条5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月正式投产。像元源新材一样,上犹玻纤复材产业链企业,均以物理加工为主。
上犹县地处赣江源头保护区。考虑产业基础、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生态环保等因素,该县积极践行“两山”转化理念,重点发展生产的基本工艺全部属物理加工、全流程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生产无污染零排放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工业首位产业。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对污染行为“零容忍”,确保一江清水入赣江。日前,上犹工业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行走在元源新材一个个生产车间,设备智能化、物流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场景接续呈现。在上犹工业园区,按照“智能化”高标准打造建设的元源新材正成为以创新驱动引领集群发展的新标杆,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该县加强与中国复合材料协会、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对接,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开展战略合作,筹建了江西京禾纳米“院士工作站”、全省首家玻纤质检中心、纳米改性联合研发中心、赣州市首家江西“海智计划”纳米科技产业化工作站,有力推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通过产业扶持政策的撬动作用,上犹县积极带领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发明专利,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激发了上犹工业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能。强发科技等10多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升级。过去一年,该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突破70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40%。
作为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纤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大等优势,应用广泛。
通过实施技改扩能,上犹县元源新材产品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0%,并带动广建玻纤、沿湖玻纤等首位产业企业加快向环保设施、电子基材、玻璃钢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转型发展,实现了“大众在园内创业、产品在园内生产、原料在园内采购”。
依托丰富的水力资源,上犹县1989年诞生了第一家玻纤企业南河玻纤。但历经20年,仍然以初级拉丝为主,规模小、耗能高、效益低、企业分散。为破解工业产业“散小乱差”的发展困局,该县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完善产业链招商图、产业招商地域图。同时,深化与九鼎集团、华源新材、福建赛特等国内知名玻纤企业联姻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高强度线套管材生产商祺琳新材料公司每年直接消化全县40%的玻纤产能;溢联科技、双时科技等18个玻纤应用项目加快建设,志广新材、熠耀复材、和必达新材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
如今,上犹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提到新高度,形成了以工业园南区为核心区域、以元源新材为产业龙头、覆盖五级产业链的优势产业链布局,产品从丝、纱、布等初级产品,向电子基材、汽车轻量化、绿色建材、环保工程、冷链设备、现代家居等终端应用产品延伸,实现了超百类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转型。
热线电话: 400-112-7888
电话: 0576-84010599
传真: 0576-84010992
邮箱:zcd@zc-mould.com